- 举足轻重的柬埔寨淡水渔业生长展示图
- 柬埔寨有3个省临海,海岸线长约460公里,主要在泰国湾东海岸和暹罗湾海域,具有较好的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条件。然而,柬埔寨的渔业主要是淡水渔业,其产值在柬埔寨农业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柬埔寨淡水资源较丰富,淡水渔业的产量从1995年的7.25万吨增至2001年的36万吨,目前达到40万吨,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四,仅次于中国、印度和孟加拉。柬埔寨国民75%的蛋白质来源由淡水鱼提供,鱼产品是柬埔寨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物。
柬埔寨境内大部分是湄公河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洞里萨湖、湄公河、洞里萨河是柬埔寨的天然淡水渔场。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长约150公里,宽约3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湖泊。该湖泊向东与湄公河相通,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淡水渔场,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渔场,素有“鱼湖”之称。
每年湄公河枯水期,洪水经洞里萨湖注入湄公河,雨季的7月-11月湄公河涨水,河水倒灌入湖,湖水深达10米,湖面增加到1万平方公里,非常适合淡水鱼类生长。
柬埔寨是亚洲网箱和网围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一个世纪前。由于湄公河的特定水文周期,天然的水库、大湖内陆鱼类产量总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别是大规格杂食性鱼类如鳢属和鱼芒鲇属种类,大湖中的渔民在竹棚中或浮式网箱中暂养,后来开始放养小型鱼类进入网箱,进行育肥养殖,在淡季出售,逐步发展成专业网箱和栏网养殖。网箱是由竹或木制成,目前网箱养殖仍是柬埔寨最为流行的水产养殖方式,广泛分布于大湖边界各省份的河川,全国至少有网箱1300个以上,网箱养殖的产量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0%左右。
池塘养殖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原先主要集中在金边周围,主要生产鱼芒鲈鱼类,后来还在一些种植园或花园的池塘开展了中国鲤鱼和罗非鱼的池塘试养。然而池塘养殖发展不快,因为捕捞业已能提供所需的鱼类。目前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有白鲢、鳙、草鱼、鲤以及最盛行的本地种印尼须鱼巴。
柬埔寨人把大量的淡水鱼和少量海水鱼加工成食用品和动物饲料,大多数加工产品在国内消费。主要加工种类为干制、盐制和冻品等,传统的干制鱼、鱼露等产品的产量很大,在当地人的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食物。
柬埔寨淡水渔业加工呈季节性,生产规模不同,沿河岸和大湖边主要是家庭式和小规模作业加工,大多数家庭从事传统产品加工,以满足自己需求,家庭加工主要在12月到翌年2月。大规模加工主要由妇女在每年的1月-2月和5月-6月进行,大多数作业在竹筏上进行,加工的下脚料投入网箱,加工的鱼产品一般于7月在金边销售。优质高价鱼类的出口加工主要在金边和西哈努克市,主要出口至泰国、越南、中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日本等国。
柬政府将其境内的河流和湖泊资源视为国家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特别注重淡水资源的保护,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在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柬近年的淡水渔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柬埔寨有100万人以捕鱼为生,渔业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为该国230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