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大庆:掀起玉米“旱种革命”(图)
-
大庆地处我省西部旱区,水资源短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十年十春旱。2004年以前,粮食产量一直在40亿斤左右徘徊。
然而,我市去年产粮突破百亿斤,用不足全省5.1%的耕地,产出了全省10.8%的粮食。
巨变,缘何而起?
四年前,春季低温、夏季大旱,林源镇农民孔爱芹种了100亩玉米,产粮2万多斤,本儿都没合上。当地流传着一句话:种玉米等于锻炼身体。
2008年,全市推广玉米膜下滴灌,孔爱芹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年,44亩膜下滴灌玉米产粮6万斤,亩产近1400斤,让她笑得合不拢嘴,像吃了蜂蜜似的,逢人便夸膜下滴灌好。
2008年以来,我市共推广了322万亩玉米膜下滴灌,平均单产2000斤,是常规种植玉米的一倍。去年,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较2004年翻了一倍还有余。
目前,我市膜下滴灌玉米采用“ 两垄一平台”的栽培模式,亩保苗4200至4500株,比常规玉米多1000株以上,也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现在每个农民能照顾200多亩玉米。同时,玉米地覆上膜以后,能增加200多摄氏度积温,延长生长期7到10天,山西、郑州、河南、吉林的一些高产玉米品种也纷纷落户大庆。
玉米膜下滴灌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遇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膜下滴灌种植玉米,一亩地仅需30 立方米水,用水量是喷灌的一半,是漫灌的七分之一。如果全市建成400万亩膜下滴灌玉米,年可节水3 亿立方米。用这些结余的水量,可发展旱田灌溉700万亩以上。
农业增产的目的是为了带动农民增收。有明白人算过一笔账:按照去年投资计算,滴灌设备亩成本280元,地膜70元,其中滴管和地膜为一次性投入,干支管等滴灌设备按5年折旧,每亩投资为144元,加上肥料等投入,亩均总投资666 元。膜下滴灌玉米亩均产量2000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每斤1 元钱计算,亩收入2000元,扣除投入成本,亩纯收入1334元,与常规玉米亩纯收入408元相比,增加900 元以上。目前,全市现有膜下滴灌玉米256 万亩,年可带动农民增收28亿元以上。
市水务局副局长尹兆合说,除增产增收外,膜下滴灌还能解决漫灌带来的次生盐碱化和土地板结,改良土壤。
经过多年实践,我市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在种子选择、种植工艺、机械配套、田间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大庆特色的运作模式,省内外多座城市相继来我市学习考察。
实践证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实现一亩土地顶两亩产能,是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场“储粮于田”的农业革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