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热点搜索: 甜玉米 糯玉米 水果玉米 鲜食玉米                   
当前位置:首页 > 玉米技术 >玉米纹枯病的识别
玉米纹枯病的识别
【来源:中国植保网】 【阅读数:436】 【字体: 【打印】 【关闭】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最早于1966年在吉林省有发生报道。70年代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即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苗期很少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侵害茎秆。最初在近地面的1~2节叶鞘发病,逐渐向上扩展。病斑初呈水浸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常多个病斑扩大汇合连片似云纹状斑块,包围整个叶鞘,使叶鞘腐败,并引起叶枯。病斑可扩展至果穗,危害果穗。果穗苞叶上产生云纹状病斑,较大,可扩展至整个果穗苞叶,可侵入果穗内部,使籽粒、穗轴变褐腐烂。茎秆被害病斑褐色,呈不规则形,后期破裂,严重时露出纤维。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见到稀疏的白色丝状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颗粒状菌核,菌核周围有少量菌丝和寄主相连。成熟的菌核灰褐色,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多为扁圆形,脱离落入土壤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