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热点搜索: 甜玉米 糯玉米 水果玉米 鲜食玉米                   
当前位置:首页 > 玉米技术 >防治玉米田灰飞虱谨防药害
防治玉米田灰飞虱谨防药害
【来源:江苏农业信息网】 【阅读数:191】 【字体: 【打印】 【关闭】

  据了解,灰飞虱对玉米的危害主要是传播粗缩病病毒。由于玉米对粗缩病具有成株期抗性,通常在9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因此,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应坚持以调整播期避病为重点,因地制宜种植耐病品种和科学防治灰飞虱为辅的避、耐、治综合措施。

  用药剂防治灰飞虱是控制玉米粗缩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麦收前后是灰飞虱成虫盛发期,大量成虫迁入玉米田危害,此时是玉米田防治灰飞虱的关键时期,主要应选用速效性好、对成虫有效的药剂,并结合使用有一定持效期的药剂。药剂可选用吡蚜酮、稻丰散、毒死蜱、异丙威、仲丁威、高效氯氰菊酯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玉米田使用的有机磷类和菊酯类农药防治灰飞虱时,应严格控制药液浓度,否则容易产生药害。一般50%稻丰散乳油使用10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使用2000倍液,稀释倍数不能低于1000倍;菊酯类农药一般使用2000~3000倍液。敌敌畏、辛硫酸和氰戊菊酯在玉米上使用易出现药害,一般不要使用。

  噻嗪酮往年也用于防治灰飞虱,但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目前江苏等地的灰飞虱已对噻嗪酮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该药不宜再用来防治灰飞虱。生产上应注意避免滥用药,最好将其与其他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