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
近年来随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较为普遍,穗部发病时失去食用、饲用价值,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
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各幼嫩部位都可能发生瘤黑粉病。病部呈瘤状,瘤的大小因发病部位的不同而异,叶片上的瘤较小,果穗或茎节上的瘤常可达拳头大小。瘤未成熟时为一团白色柔嫩组织,外被一层薄膜,成熟后瘤内全部变为黑粉(病菌厚垣孢子),薄膜干裂后黑粉散出。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及堆肥、厩肥中越冬,以土壤传病为主,种子也能带菌。厚垣孢子随风传到植株上产生病菌后可重复侵染。高温高湿、生长柔嫩、干旱、长期连作、偏施氮肥、虫害、暴风雨造成伤口等因素均易导致发病。非硬粒型品种及果穗苞叶厚、长、紧密的品种抗病性较差。
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应采取以下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每公斤种子用20%三唑酮乳油40毫升拌种;适时深耕,减少初侵染源;增施钾肥,有机肥应充分腐熟,防止带菌;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减少伤口;高温高湿或干旱天气多时,可喷施1∶1∶120的波尔多液预防;抢在病瘤薄膜破裂前及早割除后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并将伤口抺上稀泥浆;清洁田园,减少病残株和落叶,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