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热点搜索: 甜玉米 糯玉米 水果玉米 鲜食玉米                   
当前位置:首页 > 玉米技术 >玉米田耕葵粉蚧防治
玉米田耕葵粉蚧防治
【来源:江苏农业信息网】 【阅读数:113】 【字体: 【打印】 【关闭】

  “耕葵粉蚧”主要在玉米苗期至拔节期为害,由于其早期在根部危害,不容易被发现,尤其大部分农民不认识该虫,且玉米的受害症状与玉米缺钾或缺水缺肥相似,极易造成诊断失误,从而导致为害加重,造成严重减产。

  该虫以雌成虫及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刺吸寄主的汁液,呈现白粉絮状聚集为害,受害玉米初期叶鞘发黄,叶片从叶尖、叶缘开始发黄,自下而上逐渐卷曲、干枯,生长缓慢;重者使植株短小细弱,根部有许多小黑点,肿大,根茎部变粗、茎基部发黑,根尖变黑腐烂,严重时不能结穗,甚至整株死亡。

  1、形态特征。①雌成虫。体长3~4.2毫米,宽1.4~2.1毫米,长椭圆形而扁平,两侧缘近似于平行,红褐色,全身覆一层白色蜡粉。②雄成虫。雄成虫体长1.42毫米,宽0.27毫米,身体纤弱,全体深黄褐色。③卵。长0.49毫米,长椭圆形,初橘*,孵化前浅褐色,卵囊白色,棉絮状。④若虫。共有两龄,一龄若虫体长0.61毫米,无蜡粉;二龄若虫体长0.89毫米,宽0.53毫米,体表出现白蜡粉。⑤蛹。体长1.1~1.2毫米,长形略扁,黄褐色。茧长形,白色柔密,两侧近平行。

  2、发生规律。耕葵粉蚧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在黄淮平原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第二代发生时间长、为害严重,在6月中旬~8月上旬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注:第一代发生在4月中旬~6月中旬,以若虫和雌成虫为害小麦,在小麦茎基部吸食汁液;第三代于8月上旬~9月中旬为害玉米或高粱)。其在田间残留的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每年9月~10月雌成虫产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气温17℃左右时开始孵化。1龄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保护层,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雌若虫老熟后羽化为雌成虫,雌成虫把卵产在玉米茎基部土中或叶鞘里。

  3、防治方法。对发生该虫的玉米田,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药剂灌根处理:用40.7%乐斯本800~1000倍液灌根(去掉喷雾器喷片),每株用药液量100~150克,重点喷玉米下部叶鞘处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用药的同时,最好加配500倍的“E导素”或“激活叶霸”等营养剂,以促进植株生长。有条件的,亩用50%辛硫磷1公斤随水浇灌,效果更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甜糯玉米网”(Corn.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